 
   
   姚敏仪,2021届校友。毕业后曾在学校学生工作处工作,同时担任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指导老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在读研究生。
站在人生不同阶段回望,姚敏仪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这些经历就像一颗颗闪耀的珍珠,串联起她充实且意义非凡的成长轨迹。而如今,她带着沉淀后的感悟与收获回到校园,像是一位满载而归的行者,把行囊里的宝贵“财富”倾囊相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世界,探寻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
学生工作处与社团,温暖与责任交织的青春时光
在学生工作处和带社团的日子里,姚敏仪拥有了许多有趣又难忘的瞬间。学生工作处宛如一个充满温暖与团结的大家庭,在过去的三年工作中,她仿佛重新体验了一遍大学生活,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和老师。

这里的每位老师都友善互助,营造出温馨的氛围。每当有大型活动,如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时,大家紧密合作,确保每个细节都妥善处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老师们齐心协力,始终驻守在办公室,保障学生的衣食住行。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他们毫不懈怠地坚守岗位。当学生生病时,他们会前往医务室协助进行线上诊疗,并将药品亲自送到宿舍。
作为办公室中年龄和资历最小的老师,姚敏仪感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与指导,在他们的支持下,她更加自信,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积极主动地协助同事,在团队合作中收获快乐,也坚定了为学生服务的决心。

在担任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的指导老师期间,姚敏仪带领了20多名积极主动、做事灵活且尽心尽责的学生。最让她感动的是每年举办的资助主题知识竞赛,社团成员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井然有序地安排活动工作。甚至在晚上10点,他们仍然在办公室敲打着键盘,为竞赛出题。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姚敏仪,让她感受到学生们对这份工作的强烈责任心。他们不仅希望通过竞赛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希望让更多同学了解学生资助的知识。这种团结与奉献的精神,让姚敏仪倍感欣慰,她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成长,也能为更多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者,跨越挑战的成长之路
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生,姚敏仪的身份不断蜕变,其中攻读研究生的转变最具挑战。大学毕业后,她本想安心工作、教书育人,但她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渴望更多的知识来突破自我。因此,在工作三年后,她重新捡起英语,自己备考雅思,并成功获得香港浸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这让她明白,每一步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尽管过程艰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她依然选择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她希望在未来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入学之后,姚敏仪发现一切既新鲜又熟悉。新鲜的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大家都采用无纸化教学,一切都依赖于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课程形式也大为不同,需要进行小组合作、上台演示、参加课堂小测和撰写论文。此外,学校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涵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这让她感到既自由又充满热情。熟悉的是,她从姚老师又变回了姚同学,重新体验了学生的生活。她结识了一群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丰富经历和各个年龄段的同学。在她的学习小组里,大家都积极提出意见,认真完成任务。课外生活中,他们一起聚餐,分享各自的家乡故事和经历,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也让她更加融入这个多元的环境。
留学投入与收获,性价比超高的成长之旅
在就读研究生后,姚敏仪认为这些投入与她目前获得的学术成长、未来职业发展预期相比,性价比是很高的。
首先,在学术成长方面,她接触到了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无纸化教学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她更主动地学习,也提高了她的思考能力。课程内容丰富,课外活动也很多,这让她在知识上有了很大提升。

其次,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这段经历让她更有竞争力。她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拓宽了她的视野,这让她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虽然辞职和继续深造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她相信这样的选择会给她带来更多机会。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她提升了专业能力,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校友寄语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一步都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不要害怕改变,不要畏惧困难,勇敢地去尝试那些你内心渴望的事情。就像我,从学生到教师,再到选择攻读研究生,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艰辛,或许会有迷茫,但只要你坚定信念,努力前行,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学生时代,要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经历将成为你未来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当你决定追求更高的目标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努力提升自己。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你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梦想。
希望你们都能在广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广商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