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项目 -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在艺术之路上寻找自己的坐标——2023届校友罗伟照

罗伟照,2023届校友,目前在佛山三维纸工作,主要从事教育与IP动漫的工作,在校四年期间加入了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雕像工作室。

求学之路:在摸索中锚定方向

回首在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四年,最深刻的烙印始于大一加入雕塑工作室的经历。在那里,“对单一事物的深度沉浸”——比如在拓深项目中反复锤炼某个方向——悄然塑造了我日后工作的思维模式:专注深耕,方能触及核心。课堂上的“脱稿讲演PPT”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在活动组织主持与临场表达的大门。 

而对艺术的赤诚热爱,让我不断接触不同的事物。接触书法——参与了冬令营书法兴趣课、接触版画——筹备了沙龙与课程开放……这些看似与专业主干无关的探索,恰恰在潜移默化中丰满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对项目发展的理解。艺术的不同载体如同拼图,最终拼合出更立体的创作视野。这段经历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设计的广度源于对世界的不断触碰,每一次跨界尝试,都在为未来埋下未知的种子。

奋斗历程,于调整中贴近梦想

毕业后,我选择扎根佛山,同时耕耘在艺术教育与IP动画设计两个领域。双线并行的一年,是自我认知的淬炼期。我逐步领悟到:“应该去做自己更适合的,不断去接近内心真正渴望的方向。”梦想的灯塔虽早已亮起,但路径曾笼罩迷雾——不知如何靠近它。关键转折在于学会审视当下:所做之事是否与梦想同向?一旦察觉偏离,便需鼓起勇气“跳出来”校正航程。

职业轨迹印证了这份觉醒:从全屋定制设计起步,后涉足教育机构,再到如今动漫公司参与项目创作。每一次转型,都是向影视动画与概念设计这个理想目标的主动靠拢。实践中更体会到,成长常伴“坑洼”。初入职场时独立负责环境设计小项目,从方案构思、客户沟通到亲赴工地监工全程把控,最终让设计落地成实物。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商场是战场”,唯有在跌倒处“懂得及时警醒,立马改变”,将他人刺耳的批评视作进步的阶梯,方能在残酷现实中立足。无论环境设计还是IP创作,“懂得复盘,摆正位置”与高效沟通(团队内、客户间),都是让工作“可视化”、成果可期的基石。持续学习与洞察行业趋势,直接决定着设计师未来能走多远。

对我而言,保持竞争力并非宏大课题,它就藏在日常的缝隙里:不断吸收他人经验,在每个项目中“调整优化工作流程”,于实践中验证问题、解决矛盾——这才是最扎实的进化路径。而比能力更需警惕的,是心态的陷阱。空想不会开辟道路,行动才能凿开通往梦想的渠道。设计之路从无坦途,拒绝怨天尤人,坚持在复盘中向前——这才是现实给予勇者的馈赠。

人生感悟:在时代浪潮中摒弃借口,掌握主动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近年常被提及的“经济下行”,目睹过太多人将“环境艰难”“经济下行”挂在嘴边,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迷茫——这曾也是我的写照。后来顿悟:此类抱怨实则是逃避的华丽外衣,是为停滞不前编织的借口。真正破局之道,在于践行老师那句朴素的话:“不要想太多,干了再说。”真正的突围之道,在于将焦点从不可控的外界拉回可掌控的自身。“懂得复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十二个字,是我从挫折中提炼的真金。

持续学习与紧跟趋势并非锦上添花,而是决定你未来在行业中能走多远的基石。影视动画,概念设计是我后期会不断进展的方向。“保持竞争”吸收别人的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刚出来的,能不能懂得去工作,不断在每个项目的进程中,去调整去优化自己的工作,这一点对环境设计也好,对IP设计也好,都是很重要的意义。日常工作流程中就能验证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方式,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磨练技艺,是最有效的成长。

校友寄语:给未来设计师的真诚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站在校园与社会的交界处,你们拥有无限可能,也面临关键选择。请相信,迷茫的解药,在于找到内心真正认同的方向。与其随波逐流地海投简历,不如静下心来,诚实地问自己。步入职场,请收起对“大环境”的抱怨。抱怨是行动的枷锁,将人困在原地;而行动本身,就是破局的开端。把每一次挑战,无论来自苛刻的客户、紧凑的工期还是技术的瓶颈,都视为升级的副本。职场看重价值创造。工作可视化不仅让成果清晰可辨,更是展现你思考过程与专业素养的窗口。同时,沟通是设计师的生命线——学会精准理解需求(听懂“人话”),清晰表达方案(说清“设计”),在团队中高效协作。这远比孤芳自赏的“艺术坚持”更重要。最后,请珍视那些“刺耳”的批评。它们或许令人不适,却蕴含着加速成长的密码。以开放心态面对,从中萃取养分。请记住,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持续学习、拥抱变化、快速进化,是最有效的方法。

结语:方向为舵,行动为帆

首要之事,是“找对方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许多毕业后的迷茫,根源恰在于此。一旦方向明晰,为此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将被赋予意义。请警惕让“大环境艰难”成为自我安慰的借口。真正的成长始于认清:与其抱怨风雨,不如学会在雨中行走。每一次对问题的复盘、每一次沟通的优化、每一次对适合自身方向的校准,都是职业生命里无声的扎根。更别忘了,梦想从来亲近行动者。如我老师所言:“不干没有机会与渠道,就没办法接近我们的方向。”当你找到心中所向,请以行动为刃,勇敢劈开前路的藤蔓——因为真正的坐标,永远在步履不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