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锋,2020届校友,现任清大教育校区校长。
题记
在K12教培行业跌宕起伏的时代浪潮中,有一位广州商学院的校友,凭借其独特的“产品设计”思维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不仅成功实现职业跨界,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天河区四家K12教培机构的运营负责人。他,就是肖健锋校友。他的故事,是“优秀故事·启迪人生”的生动注脚,更是对“专业不对口”论调的有力反驳。
求学忆往——艺术设计的跨界启蒙
回溯在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时光,肖健锋校友的记忆深处,留下了几位良师的教诲和一次独特的社团经历。他特别提到了当年的毕业导师李诚老师,认为老师们带来的思考和课程启发,对他帮助很大。虽然他所选择的K12教培赛道与产品设计专业看似不匹配,但他认为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东西,更多是老师们赋予的思维方式和启发。
当谈及产品设计专业的训练,如设计思维、用户洞察、项目管理等,如何巧妙应用于K12教培行业的运营管理时,肖健锋校友给出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产品设计是一个严谨且流程化的事情,这对于构建整个教育服务的体系和流程,以及解决后端学生和家长的问题,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强调,整套SOP(标准操作流程)的建立,都深受产品设计思维的启发。这也正是他能在教培领域迅速构建起高效运营体系的关健。
肖健锋校友设计的院辩论队队徽
在校期间,肖健锋校友参加的唯一社团是艺术学院的辩论队,并且担任了队长。他认为这段经历对他选择教育行业有非常大的帮助。他强调,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是最重要的。在辩论队中,他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并显著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他欣慰地看到学校的辩论队一直在延续,这让他印象深刻。这些看似与专业无关的经历,实则为他日后在教培行业与学生、家长、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艺术设计学院辩论队合照
奋斗足迹——从设计新星到教培先锋
“我其实在大二就做了决定,未来可能会从事跟教育相关的行业,特别是教培这个行业。”肖健锋校友在访谈中回顾了他当初跨界进入K12教培行业的决心。大一时,他便开始尝试各类兼职,其中在教育机构担任老师的经历,让他逐渐明确了方向。从大三开始,他便在广州商学院附近开设了一家教育机构,学员规模曾达到400多人。后来,他决定将事业重心转移到市区,因为他认为当时的校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如今,他所在的品牌在广州拥有11家校区,其中天河区就有4家,全广州学员超过2000人。肖健锋校友认为,给他最大转折点的是自己在大二时就清晰地考虑清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在大三、大四便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即使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也始终坚信能够克服。他还提到,当时身边的舍友可能更多时间投入在玩乐中,而他则专注于创业,这份专注与投入也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绩。
当被问及产品设计和教育服务运营这两个看似不同的领域,其底层逻辑最大的共同点时,肖健锋校友表示,两者都非常注重严谨和流程化。他认为,产品设计需要一步一步按照逻辑和流程来实现最终效果,这与教育服务运营通过流程驱动日常运营和服务异曲同工。他进一步阐述,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可能不像教育学或师范类出身的人那样在学科方面有优势,但他更看重宏观的方向。他善于以大局观审视整个运营,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映射各种流程,包括日常服务、学员裂变、教学板块特点、教学效果以及营销动作。肖健锋校友认为,正是这种宏观的视角,让他们在近几年发展得更快,避免了只盯着局部而忽略整体的弊端。
肖健锋校友工作照
近年来,K12教培行业经历了深刻的政策调整,肖健锋校友和他的团队积极应对,始终融合政策并拥抱变化。他提到,他们引入了许多新的产品,并结合政策改革和变化,例如利用AI技术赋能英语教学,改变现有格局。在服务方面,他们做得更加极致,通过优质服务来留存现有客户并实现裂变。这展现了他在行业变局中的洞察力、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生感悟——跨界者的智慧沉淀
回顾从产品设计到教培运营的奋斗历程,肖健锋校友最深刻的感悟源于大学期间的创业经验。他表示,在校期间在学校附近开办教育机构的过程非常辛苦,既要兼顾学业和课程压力,又要面对创业带来的挑战。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巨大的成长和锻炼。他还在学校搭建了小的兼职团队,既为师弟师妹创造了机会,也为自己的校区招生提供了巨大帮助。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所有皇冠加冕的背后,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他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成功看似简单,但背后往往是他人不为人知的沉淀和艰辛,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甚至需要牺牲娱乐时间去思考和创业。
面对多校区运营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工作,肖健锋校友认为保持积极心态至关重要。他坦言,现在很多年轻人倾向于“躺平”,觉得赚钱辛苦又慢,这是正常现象。但他坚信,只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及具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就能够实现改变。他强调,每一次改变都需要巨大的决心,但只要去做,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肖健锋校友与翁楚歆老师合照
对于社会上常有的“专业不对口”讨论,肖健锋校友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很多人选择的专业未必是自己真正想做或擅长的。他强调,对于广州商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想清楚自己想走怎样的道路,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不会而给自己设限。他认为,很多事情只要去尝试,并坚持下去,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优势。
结语
肖健锋校友的故事,是广州商学院学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生动写照。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即便专业不对口,只要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坚韧的毅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断学习和拥抱变化的心态,同样能在新的领域开辟一片天地,实现自身价值。他的创业精神和回馈母校的意愿,也必将激励更多广商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