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淇,2021届校友,经济学院辅导员,她坚守育人初心,扎根基层一线,用心为学生成长成才谋划思路、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回归母校任职以来,获评广州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工”“骨干辅导员”称号,曾在广州商学院第十三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荣获综合得分“一等奖”等3项荣誉。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曾在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暨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
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有这样一位校友,她带着对母校的眷恋与热忱,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以辅导员的身份,为学弟学妹们照亮前行的路。她,就是现任本校经济学院辅导员的杨芳淇师姐。此次访谈,我们深入了解了她的求学奋斗故事,聆听了她对金融行业的深刻见解,以及她对学校、老师和学弟学妹们饱含深情的寄语。
回归校园的初衷与职业选择:追寻内心的方向
毕业之际面对众多的职业选择,她回想起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那时,她在学业与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校园经历。而导师的一句话 “金融是社会血脉,教育是造血干细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这句话让她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性,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意识到,相比在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打拼,回归校园担任辅导员,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道路,实现人生价值,更能让她获得满足感。在她看来,人生目标与价值观是职业选择的基石。只有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才能在众多的职业选项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她选择成为辅导员,正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解构误区:还原金融行业的真实意图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杨芳淇师姐发现学生们对金融行业存在着诸多认知误区。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神话行业的光鲜度。许多学生将金融行业简单等同于高薪、光鲜的代名词,憧憬着一毕业就能进入高端金融机构,享受优渥的待遇。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她语重心长地说道:“金融行业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每一个高薪职位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沉淀。”在这个行业中,价值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长期的实践积累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拥抱变革:在AI浪潮中寻找破局之道
面对AI时代的到来,许多学生陷入了职业焦虑,担心自己会被AI替代,纠结于“金融精英”与“金融民工”的身份。杨芳淇师姐敏锐地察觉到了学生们的担忧,她耐心地为学生们分析:“AI是金融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它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她引导学生们转变思维,学习运用AI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强调,在金融行业中人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客户沟通中的情感交流、复杂问题的深度分析和决策,都需要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因此,与其被动地焦虑,不如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AI作为提升自己竞争力的利器。
就业指导:为学生求职之路保驾护航
在就业指导的战场上,杨芳淇师姐化身“细节控”与“心理导师”。在简历优化环节,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求职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从简历的格式排版到内容撰写,她都一一把关,帮助学生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升简历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面试焦虑强化应聘技能她进行模拟面试活动。通过线上录视频或利用AI模拟面试等方式,让学生们提前熟悉面试流程和常见问题,积累面试经验。在模拟面试过程中,她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她的悉心指导,让许多学生在实际面试中更加自信从容,顺利拿到了心仪的 offer。
学院赋能:构筑职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谈及经济学院学生的职业发展优势,杨芳淇师姐满脸自豪。她表示,学院的专业水平处于一流行列,依托学校优质的培养体系为学生们奠定了坚实的职业基础。学院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还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除了专业优势,学院强大的校友资源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学院定期举办校友交流活动,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搭建了一个行业经验分享与资源对接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校友们会分享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行业动态和求职经验,帮助在校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商学院校友会金融行业校友专委会的成立,进一步搭建了常态化的沟通平台,为学生的就业和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此外,创业校友企业也积极参与校园招聘,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导师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校友寄语
无论你们即将扬帆远航,还是正在校园耕耘,请珍惜在大学这段纯粹而热烈的时光,勇敢追梦,无畏挑战。愿你们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芒,永葆青春活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