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项目 - 校友话广商

校友话广商

以专业筑基,用创新破局 | 校友话成长第5期

4月13日下午,校友话成长第5期在学校校友俱乐部举行,邀请了2018届校友、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天河支行业务部副经理王阳回到母校,分享自身职业经历,引导广商学子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学校校友会执行会长、校友办主任、品牌宣传部翁楚歆老师,校友办李华学、吴键崇、许留通老师以及学生代表1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王阳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回顾了从广商学子到银行骨干的成长历程。大学期间,他曾任年级级长,并积极参与各金融机构的实习,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毕业后,他扎根农行,历经柜员、大堂经理、个贷经理等多岗位,逐步晋升为公司业务部资产副经理。

谈及岗位转型的挑战,王阳分享了自身从零售业务转向对公业务的案例。面对“新开对公账户”的考核压力,他突破传统扫楼模式,通过抖音精准搜索本地财税公司广告,以“潜在客户”身份反向对接需求,最终积累超30家稳定客户资源,并凭借出色业绩获得晋升。“办法总比困难多,新媒体时代需要发散思维,将‘乙方服务思维’转化为获客优势。”

针对广商学子关注的实习与职业规划问题,王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珍惜应届生身份,尽早布局实习,优先选择与职业目标强关联的岗位;二是突破舒适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跨专业竞赛,提升组织协调与跨界思维能力;三是考证与跨界融合,利用大学时间考取会计、金融等基础证书,同时拓宽视野,“法学+金融”“计算机+金融”等复合背景将成为未来竞争优势。

活动现场,同学们充分抓住机会,提出了自己在暑期实习必要性、银行实习生偏好、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和当下学习面临中的困惑,得到了王阳的充分解答。

合影留念

心得体会

23级金融科技专业孙思茼:

听完王阳师兄的分享,我对暑期实习的意义有了新的认知。作为金融科技专业的大二学生,我曾纠结“低年级实习是否只能打杂”,但师兄以自身从大一积累实习的经历点醒了我——实习是职业规划的“试金石”。师兄建议优先选择银行科技部、金融科技公司等与专业强相关的岗位,通过观察信贷风控模型、参与数据分析项目,将课堂上的Python和区块链知识转化为实战工具,这让我明确了投递方向。今年暑假除了去银行实习,我计划自学金融建模,同时关注“人工智能+信贷”的案例,为成为既懂技术又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铺路。

23级软件工程(产教融合创新班)专业林力恒:

王阳师兄关于“人工智能+金融”的分享,为我打开了技术赋能金融的视野。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曾困惑于代码如何与金融业务深度结合,而师兄提到的“无人银行”案例让我豁然开朗——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优化金融服务的杠杆。师兄强调的“人机协同”令我深思。未来,AI或许能替代标准化审贷,但行业分析、模型优化仍需“懂业务的程序员”。因此,我计划在今后自学《商业银行基础》和金融数据分析案例,尝试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信用评估模型开发。

24级法学专业黄滢滢:

今天王阳师兄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我曾纠结法学生是否有必要考会计师证,师兄提到“跨界证书能打开职业边界”点醒了我——未来若想从事金融合规或企业法务,懂财税知识将成独特优势。关于银行实习,师兄那句“银行需要法律人才审核合同风险”让我信心倍增,下学期就投递银行法务岗实习,既能巩固《合同法》知识,又能学习信贷业务流程。这场分享让我明白,法律人的专业护城河,既要深挖法条,也要拓宽商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