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项目 - 校友话广商

校友话广商

十一年接续奋斗,校友温情传递薪火|第6期校友话成长

“跨过万水千山,就来到你的身旁”的旋律再次响起,它不仅是队歌的回响,更是今日校友们步履的写照。在筑梦星辰服务队第十一年扎根乡土之际,数位曾在此挥洒青春的往届队员与学校校友,重访这片带着青春印记的土地。这场跨越时间的温情聚会,是实践地变迁的生动见证,更是“三下乡”精神生生不息的动人回响。

情系下乡故地 校友暖心回访

7月中旬,来自梅州本地及广州、汕头、汕尾地区的多名校友,心系母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奔赴梅州五华,专程回访探望筑梦星辰服务队队员。他们特意为队员们亲手制作了清凉糖水,并送上了消暑饮品,在分发饮品时与队员们亲切交流。随后,大家围坐一堂,共进午餐。席间校友们分享过往经历,鼓励队员们珍惜实践机会,深入基层,努力锻炼成长。此次回访带来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温暖,更以行动生动诠释了“三下乡”精神的传承,深化了校地情谊。

image.png

image.png

校友话成长 薪火照新程

为赓续薪火相传精神,激励新队员投身实践,筑梦星辰服务队特别邀请往届队员与校友开展第6期“校友话成长”。筑梦星辰服务队指导老师翁楚歆、校友办李华学老师及梅州、广州、汕头、汕尾等地校友代表,与全体服务队队员齐聚一堂。通过观看筑梦星辰十周年纪念纪录片、聆听校友经验分享与成长感悟等方式,搭建起跨越届别的沟通桥梁。校友们以亲身经历为镜,引导队员们汲取榜样力量,明确成长方向,在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火热实践中坚定信念,砥砺成长。

汕尾校友陈海坛

从2015年首次参加“三下乡”至今,我与筑梦星辰共同走过了十年,亲眼见证了下乡环境的逐年改善。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社会支持的增强,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大家的努力。我想对在座的队员们说,请珍惜当下优越的条件,将青春的热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基层服务。更期待你们能延续这份情怀。希望今天的新队员,明年能作为回访者站在这里,让“筑梦”的精神如接力棒般代代相传。这片土地需要的不仅是短暂的汗水,更是长久的牵挂。

筑梦星辰2018年队长蔡嘉伟

我曾跟随筑梦星辰下乡两次,我希望队员们能够珍惜当下,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认识到信心、情怀、状态、担当与感恩的重要性,并要转变角色思维,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提升综合能力。我希望服务队能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壮大,也希望更多校友能加入“三下乡”行列,共同推动乡村教育与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

筑梦星辰2018年队员林锦涛

参与“三下乡”的经历虽然辛苦,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和嘉伟、浩潮从并肩奋斗的伙伴变成了一辈子的兄弟,更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化解矛盾、与人协作,这些经验对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每年坚持回访,既是为了看看这片土地的变化,看看当年陪伴过的孩子们成长得如何,也是想和师弟师妹们聊一聊。希望队员们珍惜这段时光,因为“三下乡”带来的不仅是实践锻炼,更是一份可能延续一生的情谊和成长。

筑梦星辰2018年队员林浩潮

回顾下乡期间担任技术组队员的经历,作为团队影像记录者,我承担着拍摄与视频制作任务。尽管常需顶着烈日跟拍、熬夜剪辑,但能通过镜头定格乡村振兴实践瞬间,我始终沉浸其中。我希望新队员用专业设备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宣传工作的桥梁价值是所产出的每帧画面,都是连接校园与田野的传输带。当未参与者透过视频看到五华县的变化,团队实践的社会辐射力便实现了几何级增长。

梅州校友吴校友

结合自身发展经历,我希望在场的队员们应努力做到“五个有”:一要有信心,以青春力量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二要有情怀,始终胸怀家国,心系乡土;三要有状态,保持昂扬向上、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积极面貌;四要有担当,学会换位思考,顾全大局;五要有贡献,常怀感恩之心,甘做服务社会发展的坚实“螺丝钉”。

梅州校友黄校友

此时此刻我想用三个关键词表达我的心声。一是“欢迎”,欢迎新队员加入“筑梦星辰”大家庭,也欢迎老队员们“回家”相聚。二是“感谢”,我由衷感谢筑梦星辰十一年来扎根五华,持续为我的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三是“感动”,团队坚守“十年之约”,一届届队员接力传承“筑梦星辰”的精神,这份执着与热爱让我倍感温暖。我希望队员们继续携手同行,让这份情谊与使命薪火相传。

梅州校友张校友

我想用两个“感谢”来分享我的就业创业经验。首先真挚感谢翁楚歆老师,其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令人敬佩;其次特别感谢现场的师弟师妹,大家的朝气蓬勃让我重拾青春的热忱。我想分享两点人生体悟:"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与"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愿在场队员,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都要带着坚定信念主动作为,用拼搏书写人生篇章。

梅州校友张校友

从会计转行农业,我曾经躬身田垄,种植水稻、玉米,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珍贵。提及筑梦星辰服务队连续十一年扎根梅州五华,这种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精神力量。我希望在场队员,要接过这把传承十一载的接力棒,让深耕大地的韧劲在青春实践中绽放光芒。

汕尾校友张晓曼

我通过活动重新审视了资源投入的价值,认识到支持乡村教育带来的可见改变(如改善环境)远比个人消费更有长远意义。这是一场珍贵的“双向奔赴”——大学生带去知识与视野的同时,更能从乡村汲取城市无法触及的宝贵经验。深入乡村是“用脚步丈量真实中国”的契机,应传承“带走的只有照片和感情,留下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精神,要主动思考当我们离开后能为当地留下什么可持续的价值。

最核心的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引导他们发现日常之美、激发求知欲,点燃探索世界的渴望。“三下乡”不仅是暑期社会实践,更是一场关于成长、责任与希望的双向奔赴。

汕尾校友叶紫华

大学时未能参加"三下乡"让我留下了人生遗憾,尽管当下乡间条件依然艰苦,希望各位队员,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在团队协作中,独立思考是刀刃,换位思考是刀鞘,唯有刀鞘相合,团队这把利刃才能所向披靡。这支队伍里,少了谁都不是完整的拼图。请珍惜并肩作战的每一块砖瓦,它们终将筑成属于你们的精神长城。

汕尾校友黄鹏恒

“三下乡”是人生最浓烈的青春底色,每个人都能能够在"在变化中成长",建议队员将实践转化为规划利器,通过基层调研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借助团队协作锤炼领导意识,利用乡土认知拓宽职业视野。青春需要主动调色,此刻你写下的下乡日记,正是未来人生蓝图的初稿。

梅州校友何校友

聆听前面师兄师姐的分享,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对“百千万工程”的热情响应与对乡土深沉的热爱。这份热忱,令人动容。同时,从在座的各位队员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洋溢的蓬勃朝气。这正是我们投身实践、服务基层最宝贵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由衷地希望大家,无论未来身处何方,都能永葆这份服务乡土的热情与直面挑战的勇气。让这段“三下乡”的经历,成为你们人生中闪亮的注脚,激励你们不断前行。

薪火不息,其光愈炽。校友的回访,不仅是对“筑梦星辰”十一年扎根乡土、服务奉献初心的致敬,更是对广商“求真、立信、笃行”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从校园走向田野,由青涩迈向成熟,一代代广商学子在这里接续奋斗,在泥土的芬芳中感悟国情,在服务奉献里淬炼担当。这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必将如星辰之光,照亮更多青春奔赴山海、服务家国的壮阔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