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每向松间雪,修性常观井底天,修心忽见桃花源。4月17日晚,第79期校友讲堂在八教202报告厅举行,邀请2020届校友、广东博也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郑森发回到母校,分享自身职业经历,引导广商学子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学校校友会执行会长、校友办主任、品牌宣传部翁楚歆副教授,校友办全体老师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线上线下51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直击现场
讲座现场,郑森发以“人生是一场修行”为主题,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出“兴趣、能力、行业趋势”三位一体的选择标准,并从修身、修性、修心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讲解。
郑森发认为,修身是放下物质占有、身份标签与结果焦虑,他以“北大博士卖猪肉”“95后大学生扎根乡村”等案例,鼓励广商学子突破社会期待,勇敢选择热爱的事业;通过默数心跳、运动释压、换位思考化解冲突,淬炼修性;修心是强调剥离对不确定未来的过度执着,他以《中庸》中的“诚”为引,倡导在纷扰中保持内心平静。
讲座中,郑森发与广商学子不断保持互动,同学们踊跃分享生活与学业中的困惑。一名大一学生坦言因“闲而生躁”,险些与同学发生冲突;法学专业学生吐槽“有理难辩”的沟通困境等等。郑森发逐一回应,建议“以轻重缓急梳理任务”“用专业引导替代争辩”,并用幽默的话语进行鼓励。
在职业规划上,郑森发为广商学子提出三个建议:立足优势、洞察趋势、忠于热爱。他强调,需以理性视角剖析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度研判行业动向与个人价值观的契合度,在此基础上将专业能力与兴趣禀赋深度融合,方能构建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蓝图。
面对职业发展中的焦虑与迷茫,他建议广商学子通过“修心三重境”实现自我调适——以《中庸》“博也、厚也、悠也、久也”的天地之道为指引,在广博的行业生态中锚定方向,于悠长的职业旅程中沉淀心性,用“诚”的态度直面当下选择,在动态平衡中走出独具生命力的成长节奏。
聘任仪式
翁楚歆为郑森发颁发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书
翁楚歆为郑森发赠送纪念品
合影留念
互动环节
问题一:师兄您好,请问大学课程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森发:大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构建与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专业课程是职业准入的核心基础,例如法学生需系统掌握法律理论与实务,方能通过法考并胜任法官、律师等岗位。其次,大学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场所,更是社会化的实践平台。通过社团活动、模拟投资比赛、社会调研等经历,学生能提前积累行业认知与实操经验,这些将成为求职时区别于他人的关键优势。此外,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样重要——跨学科视野、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软实力”,往往在职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问题二:师兄您好,如何提升沟通效率并化解对话冲突?
郑森发: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明确核心诉求:在倾听对方表达后,迅速判断自身能否解决问题及解决边界,避免过度承诺或偏离主题;二是建立信任场域:若沟通对象处于焦虑状态,优先通过共情语言缓解紧张情绪,为理性对话创造条件;三是结构化引导:采用“目标倒推法”,将复杂诉求拆分为可操作的子问题,通过追问“具体卡点是什么?”“您期待怎样的结果?”等引导对方聚焦关键信息,逐步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