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月24日晚,第81期校友讲堂在八教202报告厅举行,邀请了2014届校友、广东华之杰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党支部纪检委员顾文,分享自身职场经历,帮助广商学子更好地进行升学与职业规划。学校校友会执行会长、校友办主任、品牌宣传部部长翁楚歆副教授,校友办全体老师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线上线下53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直击现场
顾文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为主题,结合自己的校园经历与执业经历,从校园生活的全面发展、就业选择的深入思考以及职业生涯的经验心得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广商四年,顾文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并以“一体两翼”(专业能力+英语与计算机技能)为目标,夯实综合素养。研究生阶段,顾文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法学)专业硕士,期间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进一步锤炼组织协调与学术研究能力。
活动现场,顾文详细剖析了律师、公务员、教培行业及高校教师等领域的就业特点与门槛。他强调,律师行业“上限高但下限低”,需具备持续学习与抗压能力;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建议有意向者通过考研提升竞争力;高校教师则面临“非升即走”的科研压力。他鼓励广商学子结合自身性格与目标理性选择,并提醒“信息差”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关注选调生政策中的高校分类与岗位要求。
律师执业期间,顾文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入选广东省律师协会涉外律师新锐人才库。他注重传统法律服务与新兴技术的融合,通过AI工具优化办案流程,同时坚持每日研习英语和日语以拓展国际业务。他总结出“专业能力是立身之本,情绪管理是执业之要”的从业心得。
顾文还特别强调外语能力的重要性,以自身坚持学习英语、日语的经历为例,希望广商学子善用工具但不依赖工具,夯实专业根基。最后,他寄语学子:“成功非一蹴而就,需从小目标起步,以积累突破瓶颈。”
聘任仪式
翁楚歆为顾文颁发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书
翁楚歆为顾文赠送纪念品
合影留念
互动环节
问题一:师兄您好,作为律师,您需要同时处理多项社会职务与专业工作。请问您是如何协调不同角色之间的任务分配,并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回答:时间管理与规划是平衡多重职责的关键。研究生阶段我便开始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应对多线程任务——每日使用按日期分类的笔记本记录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便标记进度,确保事项无遗漏。在极繁忙的时期,我会通过优先级排序,必要时调整工作时间以保障效率。长期实践让我意识到,高效的核心在于“列计划、分步骤、重执行”。无论是学生工作还是职业挑战,这种习惯都能帮助我清晰划分目标,减少事务冲突。
问题二:师兄您好,在执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情绪激动或难以沟通的客户。您通常会采取哪些策略来化解矛盾,确保专业服务的顺利进行?
回答:面对难应付的客户,我会先思考话语的影响,再开口避免冲突。遇到情绪激动的客户,我会保持冷静、耐心沟通。若客户依旧不配合,我会以专业能力为底气,跟他们说:“如果您不相信我,可以去请教其他专业人士。”。但这是基于我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若专业能力不足,则需更温和沟通,实在无法解决就汇报领导。关键是要始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问题三:师兄您好,您认为作为律师最基本的素养是什么?
回答:我认为,要成为优秀律师,至少需具备三种能力:其一,专业能力是根基。行业内,专业能力过硬者与沟通情商高者都适合做律师,但后者也需基础专业素养,而前者专业型律师更强调专业能力的深度。其二,情绪管理能力不可或缺。律师接触的人复杂多样,必须克制情绪,以专业形象示人,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其三,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在法庭辩论等场景中,稍有言语失误就可能被对手抓住破绽,所以需清晰、逻辑严密地表达观点,并做到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