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谦卑之心,方能成不凡之事。4月10日下午,第76期校友讲堂在八教202报告厅成功举行,邀请了2012届校友、广东天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理回到母校,从创业视角剖析个人成长之路,引导广商学子更好地就行就业创业。学校校友会执行会长、校友办主任、品牌宣传部部长翁楚歆副教授,校友办全体老师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线上线下56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直击现场
回顾大学时光,陈理坦言自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但强调广商赋予的实践思维与抗压能力成为其职业发展的关键资本。从初入律所的职场新人到律所合伙人,他将律师职业比喻为“知识创业”——每个案件都是独立项目,每份文书都是产品交付,这种持续自我驱动的创业精神助力其实现职业跃升。
活动现场,陈理分享了一个打官司的案例。在一场涉及租金纠纷的案件中,对方律师因疏忽提交了一份对己方不利的证据,而他凭借对细节的把控,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到了有利的判决结果,帮企业节省了大量租金。
面对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业的冲击,陈理提出“AI不是替代者,而是超级助理”的观点。借助AI,律师们能快速学习新领域知识。例如在某人身伤害案中,通过AI工具得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与专业机构相差无几。这让大家看到,合理利用AI,能打破专业限制,帮助律师获取更多知识。
讲座最后,陈理着重提醒想要创业的同学,创业离不开法律,一定要研读相关法律,里面的诸多细则关乎创业的成败,像认缴资本制度下的资本补充责任、股东会表决方式等。同时,他鼓励大家勇于挑战新领域,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法律行业知识更新迅速,新的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只有持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聘任仪式
翁楚歆为陈理颁发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书
翁楚歆为陈理赠送纪念品
合影留念
互动环节
问题一:师兄您好,我想请教一下您,在知识产权这一块以后会以怎样的优势来能够比AI更加有竞争力?
陈理:在知识产权领域,虽然AI有创造力,能用软件创作出优秀作品,但评判AI与人类谁创作得更好具有主观性,不宜以此判断。从商业角度,被客户认可观点更关键。从法律层面,AI作品知识产权归属涉及个人价值衡量,AI难以完整回答,人具备的这种价值衡量能力是人相较于AI的优势。
问题二:诉讼案件当中有哪一类的案件对您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面对这些挑战,您当时是采取了怎么样的一个应对策略?能否分享一下您在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案件的具体细节?
陈理:一是检索,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法律术语,从裁判文书中找不同地方法官对同一事情的看法,其决定案子处理思路,甚至影响案件能否胜诉;二是证据,细节决定成败;三是开庭时要靠同理心打动法官,需自己先相信所陈述的内容,再用他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四是检索和表达,需站在法官角度思考其关注的事实和争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