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聚焦母校

聚焦母校

近百家媒体发布了李晓校长与斯蒂格利茨教授关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对话

       3月17日,著名经济学家、我校校长李晓教授与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就“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进行深度对话,双方就一系列全球经济的重要话题进行坦诚沟通,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同时发布了对话。
  两位教授各自围绕近期研究重点做了介绍,斯蒂格利茨教授基于著作《美国真相:民众、政府和市场势力的失衡与再平衡》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比起250年前,人类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认为关键在于启蒙运动,伴随工业化程度提升,人类建立更广泛高效协作机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繁荣,疫情冲击使人类感受更深。该书还从财富、收入和权力等诸多维度探讨了全球普遍面临的不平等问题。李晓教授则在讨论中提炼了近期新作《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着大国博弈日趋升级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双重冲击,这不仅使迅猛发展的全球化进程正在改变既有的方向和轨迹,更使得未来的世界格局变得扑朔迷离。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即美元体系本身在为世界提供一种货币金融秩序的同时,也成为形成全球范围内不平等、不公平或全球动荡的重要根源。随后,两位嘉宾围绕四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第一个问题,美国经济高度金融化对美国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有何影响?李晓教授指出,美国经济的高度金融化在国内造成了中产阶级破产和社会阶层脱钩,在世界范围则主要表现为美元体系的演变和影响。美元体系本身在为世界提供一种货币金融秩序的同时,也成为形成全球范围内不平等、不公平或者说全球动荡的重要根源。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追求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必须规避短视的经济行为模式,金融部门应该适度发展、接受更好地监管并服务于社会,而不应当加剧不稳定性。
  第二个问题,近年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造成了哪些影响?李晓教授在梳理美联储货币政策逻辑的历史演变后认为,2022年美联储要推进停止购债、加息和缩表三件事绝非易事。货币政策转向过程中,美联储既要处理好控制通胀与稳定股市、促进经济复苏增长的平衡,又受到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外部压力,因此被动性强、挑战性大。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恶化之下,世界经济恐重蹈上世纪70年代“大滞胀”的覆辙。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谈美国财政政策就无法讨论其货币政策。他谈到三个重点问题:首先,导致通胀的原因并非需求,而是供给侧的不稳定,因此并不能将其完全归结为货币政策;其次,廉价资本导致的劳动参与度降低应得到足够重视;最后,7%的通胀水平并非想象中那么高,其中存在衡量方式问题。美国更应关注受通胀严重影响的群体并通过加强社会服务、调节企业税收帮助重新分配资源,解决社会资源稀缺问题。
  第三个问题,金融制裁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以及世界经济新秩序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俄乌冲突,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尽管俄罗斯经济体量较小,但其作为核大国仍具有重要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欧洲应纠正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战略短板。李晓教授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俄乌冲突升级以及西方国家采取的全方位制裁措施可能加剧全球经济下滑压力,推升通胀水平、加剧供应链危机,从而在“大疫情”“大通胀”或“大滞胀”的基础上加剧全球性的“大分裂”,最终成为21世纪世界格局、秩序变化的重要分水岭。
  第四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李晓教授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升级及其可能形成的全球经济衰退(或滞胀趋势),外需减少将使中国出口面临较大挑战。因此,稳内需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各项政策措施搭配得当,中国需妥善处理好各项政策出台的先后顺序,明确轻重缓急以避免“合成谬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四个重要问题,即协调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妥善面对收入分配问题、持续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以及坚定推进金融开放与发展。斯蒂格利茨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同时指出,美国和世界当前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包括公共卫生危机、地缘冲突、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全球债务管理等,上述问题都需要各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把握变革、抓住机会需要先人一步置身事内。本场对话中,李晓教授与斯蒂格利茨教授携手为观众带来一场学术盛宴。两位嘉宾诚挚向大家推荐两本最新著作,鼓励大家对时代发展进行理性、冷静的思考。本次活动经由国内66家知名媒体同步转播,实时观看人数超过百万,对话激发热烈反响,引起观众广泛讨论。
 
李晓教授  
 
斯蒂格利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