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你折腾的每一程,皆有光。

10月23日晚,第93期校友讲堂在八教204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讲堂邀请到2015届校友、现任深圳市嘉铭新科技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南科大——嘉名联合实验室骨干叶舒婷重返母校,以“稳扎稳打,人生无限可能”为主题,与师弟师妹分享她从英语专业到跨境电商,从内贸开拓到风电项目,十年三次跨界转身,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成长历程。学校校友会执行会长、校友办主任、品牌宣传部部长翁楚歆副教授,校友办全体老师及各学院师生代表线上线下32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直击校友讲堂活动现场

叶舒婷笑称自己大学四年是“社团狂魔”,曾担任过班长、学生会、演讲协会、辩论队,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然而,高强度的社团工作并未成为她学业的绊脚石,反而让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目标量化法”。她将年、月、周、日的任务逐一拆解,用高效的执行力将愿望变为现实。“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她总结道。大学四年,她不仅收获了专八证书和“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更锤炼出了沟通力、 执行力与不断突破的勇气,这些成为她日后跨界转型的有力支撑。

叶舒婷坦言,三次跨界,每一次都是“从零学起”。第一份工作因“自觉沉淀不足”而主动求变,投身跨境电商。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与逻辑清晰的申诉信,她为团队追回被冻结的百万美金,在职场初露锋芒。随后,她亲历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行业震荡,毅然随公司转型内贸市场。一周跑遍十个城市、将产品打入山姆会员店与小米商城……她将这段经历称为“被逼出来的成长”。为弥补专业短板,她考取PMP项目管理证书,并将WBS任务拆解法、甘特图等工具应用于实战,逐步从“外语人”蜕变为“产品人”。第三次,她随公司转型参与中广核风电EPC项目,从市场岗转战工地。“我不是技术出身,但项目管理的方法是相通的。”她还积极考取安全生产管理证书,在陌生领域站稳脚跟。在三次转身的沉淀后,她直言“不要害怕变化,要害怕自己没有准备。”

工作之余,叶舒婷不断探索人生“第二曲线”。她曾因求稳错过2018年私域这个领域风口,但2025年终于抓住机会,成为蜂享家平台“金牌掌柜”。她将项目管理方法迁移至社群运营,用数据复盘指导选品,增添月均3000+的副业收入。她强调:“认知差就是信息差,信息差就是机会差。”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交流、多复盘,并分享了自己近期参与AI赋能培训的见闻:“AI正在重塑职场,但情感沟通、创意表达等软技能仍无法被替代。我们要拥抱变化,也要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叶舒婷以自身经历为引,鼓励大家:“青春没有售价,疯狂热爱一下!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不要害怕失败,不要畏惧变化。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超越;每一次折腾,都是对未来的一份投资。”最后,叶舒婷送上四句叮嘱:爱护身体、找到热爱、持续学习、多去尝试。“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她引用杨振宁的话作结,“真正让你走远的,是朴素、坚韧的长期主义。”

讲座尾声,叶舒婷受2015届英语专业涉外翻译C班34名同学委托,将一面饱含心意的锦旗赠予校友会。

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任仪式

翁楚歆为叶舒婷颁发校友讲堂分享嘉宾聘书

翁楚歆为叶舒婷赠送纪念品

合影留念
校友讲堂互动环节

问题一:师姐您好,请问如何平衡自己的社团工作和学业,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呢?
叶舒婷:首先实现真正平衡的关键在于:时间区块化与精力个性化匹配。时间上,把一天划分为明确的任务区间,让每个时段有清晰用途,提升专注与效率。精力上,要识别自己的高效时段,如晨型人或夜猫子,把重要任务放在精力高峰完成,避免低效时段硬撑高要求工作。平衡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把重要的事放在状态最好的时间做,同时不让琐事占据高峰时段。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可持续的工作生活平衡。

问题二:师姐您好,请问您是怎么从一个刚入学的一个新生迷茫的一个状态,到慢慢的明晰自己的一个发展规划路线的呢?
叶舒婷:当我们处于大一,或者迷茫的阶段,面对不确定的发展方向时,不要只停留在自我追问上。关键在于我们主动尝试,通过实际行动去探索自己适合和喜欢的方向。同时,也要重视他人的客观评价,无论是同学还是室友的看法,都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参考。如果得到肯定,可以更有信心地继续前进;如果被指出不足,也不必气馁,因为他人视角也可能存在局限和片面。将自我反思、实际体验与外界反馈结合起来,才能更清晰地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四年成长的路径。